2006年5月7日,星期日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破灭的“海鼠”梦
李剑

  4月7日,椒江警方经过数月艰难侦查,终将一度在椒江海上兴风作浪的“海鼠”案件移交检察机关起诉,至此,这场铲除“海鼠”的征战终于降下了帷幕。

  惊现“海鼠”
  2005年10月9日晚上,雨下个不停,次日早上,椒北某造船厂的看管人员巡查到江边时,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:堆放在岸边的十来个氧气瓶和几块造船用的钢板昨晚还是好好的,怎么突然都不见了?这些笨重的铁家伙要三四个精壮汉子才能搬得动,那么,在下着雨的黑夜,谁能不声不响地把这些东西搬走呢?
  几天后的一个雨夜里,在椒江大桥附近的一家造船厂里,又有多块钢板和一卷电线不见踪影。
  11月初的一天晚上,一艘停在海面上的货轮上,几吨黄铜不翼而飞。“海鼠”在雨夜频繁出没疯狂作案,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,就有近十家船厂被盗。
  一系列“海鼠”案件引起了辖区前所派出所领导高度重视,立即成立了专案组,对案情进行分析研究,他们断定是有人趁着雨夜涨潮船只靠岸进行作案。排查、走访、布控,整个侦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,一张无形的缉捕大网悄悄地张开。

  锁定“海鼠”
  专案组民警与“海鼠”交手,还是第一次。所领导邀请了富有海上侦查破案经验的边防派出所民警前来助战。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专案组在调查走访群众中得知,近几个月,在椒江四号码头附近有一艘铁板船,下雨天的时候经常夜里出海凌晨返回,既不运货也不打鱼,许多船主也反映这艘船在椒北江岸一带活动较为频繁。
  随着侦查的深入,专案组得知,这艘铁板船的船主是一个绰号叫“赵本山”的椒江人,此人50多岁,与路桥人罗某关系密切,最近与一些外来人员打得火热,手头开始阔绰起来。调查中有人反映,有一天凌晨在临海涌泉后泾码头看见一艘六、七米长的铁板船,正在往岸上一辆拖拉机上装货,不时发出铁器之类碰撞的声音。线索不断汇集到专案组,案情逐渐明朗起来。

  围歼“海鼠”
  摸清了“海鼠”活动规律,专案组断定“海鼠”团伙窝点在椒江,销赃在涌泉、章安一带。为了把“海鼠”人赃俱获一网打尽,所领导决定对这艘铁板船及可疑人员进行布控,随时准备收网。
  今年1月19日夜,天下起了大雨,布控民警得到准确消息,“海鼠”吴某与“赵本山”约定当晚下雨涨潮的时候到江北一家船厂“搞点货”,作案目标尚不明确,时间大约在12时左右。抓捕时机成熟,前所派出所与边防派出所合并一处,研究抓捕策略。会上决定由边防派出所出动一艘公边艇、一艘快艇在海面上跟踪“海鼠”,截断“海鼠”退路,前所派出所十多名警力在后泾码头设伏守候。二路警力从海面、陆地对“海鼠”及购赃人员形成夹击之势。
  次日凌晨1时许,风雨交加,前所派出所民警分散在后泾码头不远的寺庙、桔地里,已冒雨等候了一个多小时。这时,远处江面上闪动着鬼火似的亮光,“突突”的马达声由远而近。不一会,铁板船慢慢朝码头靠了上来,船上有一人往岸上打手电,模样很像赵本山。
  铁板船在码头刚停稳,船上的人就忙着往岸上抬钢板,“咣当”一声,铁板碰着铁皮船发出了一声脆响。“轻点。”“赵本山”提醒着。就在这时,一辆农用拖拉机摇摇晃晃朝码头驶来。
  突然,不远的江面上响起了“隆隆”的马达声,几道闪亮的探照灯光扫了过来,把码头照得如同白昼,随着艇上的警笛响起,两艘舰艇开足马力,成扇形包抄过来。四五个正在抬钢板的“海鼠”吓得魂飞魄散,丢下铁板爬上岸逃窜。“站住,我们是警察!”岸上埋伏的十多名民警一跃而起,拦住了“海鼠”的去路。“海鼠”慌不择路,有的陷入滩涂的淤泥中,有的往桔林中逃跑,民警们紧追不舍,将“海鼠”一一抓获。“赵本山”年纪大,手脚不灵活,只得站在码头束手就擒。

  “海鼠”其人
  5名“海鼠”及购赃的朱某被抓获,民警马上对他们进行了审讯。
  吴某,36岁,湖北罗田人,是“海鼠”中的领军人物,去年他来椒江后因找不到工作,就在街上摆摊卖麻辣汤过日子,由于没有执照,天天被城管撵着走,一天赚不了几个钱。一天,在椒江海上捕鱼的老乡告诉他,椒江口入海处每天都有很多货船经过,有些运“洋垃圾”的货船,夜间停在海边,船上都是旧电机之类的废铜烂铁,如果弄一条小船靠上去偷些过来,肯定要比卖麻辣汤赚钱快。吴某听得心痒痒,但到海上盗窃必须要有船只,要有懂船上功夫的人。他马上找到刚认识不久的路桥人罗某,道出了自己的想法。罗某生病刚动了手术,医药费花了1万多元,而女朋友又催着要结婚,这几天他正在为钱发愁,吴某一席话,让他仿佛找到了财神爷,当即满口答应入伙。
  有了罗某作帮手,吴某又想起了码头人称“赵本山”的叶某。叶某今年54岁,在航运系统工作过,几年前下岗,老婆跟他离了婚,日子过得紧巴巴,但为人讲义气,喜欢结交“江湖”朋友,早些日子吴某受过他的接济。现在吴某要请他“出山”,叶某眉飞色舞,直吹自己的海上功夫是如何了得。不久,他托人定做了一条价值3万多元的铁板船,由团伙成员每人出钱入股。他知道椒北的一些船厂临江边都没有围墙,雨天涨潮时船可以毫不费力地靠上去偷窃造船材料,而退潮后经过雨水冲刷,现场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。就这样,他们白天驾着铁板船去采点,遇到下雨天夜里就出海到船厂、货轮上作案,销赃后每人每次可分得近千元赃款。叶某在“海鼠”团伙中的地位由此日益提高。
  高某,四川人,在椒江打工时肾结石开刀,欠下了一笔债,因体力不支,不能干重活,一心想不劳而获,自与吴某认识后,两人同病相怜。听吴某说要到海上“发财”,高某乐得龇牙咧嘴。
  王某,来自陕西汉中,去年11月份来到椒江,因没有一技之长,找不到理想的工作。今年1月份的一天,他在劳务市场碰到高某,此时高某等人已在货轮上偷了几次“洋垃圾”,正在扩充队伍。高某见王某身板长得结实,就问他愿不愿到海上发财,王某问干什么活,高某笑而不答,只给他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。1月19日晚上,他接到高某电话来到码头,这伙“海鼠”已在船上等他。在吴某等人的一番开导下,王某终于踏上了贼船,倒霉的是第一次做“海鼠”,就落入了法网。(李剑)